网站首页 > 软文百科 > 泰国是如何身陷中等收入泥沼的?(泰国钨矿产量)

泰国是如何身陷中等收入泥沼的?(泰国钨矿产量)

2023-03-10 13:30 发布

1980年代,著名学者,邓小平英文翻译张维为第一次来到泰国,走在曼谷的街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高耸入云的摩登大厦,琳琅满目的超级商场,以及9点钟还在灯火璀璨的城市,北京最漂亮的王府井工艺美术商店,在曼谷满大街都是,泰国太发达了,张唯为感到了中国和泰国巨大的差距。

而当时的泰国,正处于经济崛起的黄金年代,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一波一波的登陆曼谷,让泰国这个农业国迅速向工业国迈进,工业品占出口的比重从不到50%,攀升至78%;出口第一的泰国香米先后被纺织品、电子产品超过,同时泰国的半导体、汽车产业也异军突出,成为东南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1987-1995年,经济增长率连续9年超过8%,人均GDP在1996年达到3044美元,是中国的4.3倍,进入中等-高收入国家行列。

OECD也把泰国新的亚洲小龙,寄予厚望。

1991-1996年的泰国意气风发:在出口型劳动密集产业大获成功后,决定制造升级,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进军,并立志成为东南亚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然而,就在泰国准备大展拳脚时,索罗斯出手了:对于所谓的泰国繁荣,他认为不过靠着劳动力增加和外债刺激,是病态的虚胖。

1997年,索罗斯和全球资本野狼,开始做空泰铢,撕咬泰国经济:泰铢坚挺不住,狂跌6成,由此引发泰国经济崩溃,从此一蹶不振,陷入萧条。

亚洲小龙和科技强国的计划,终究黄粱一梦,不了了之。

泰国经济因何能够赶上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并借此崛起,又因何如此脆弱不堪,索罗斯动了动手指头,就把泰国打倒了?

第十经济观察室试从泰国的自然禀赋和地理,工业化历史细节,文化经济制度等因素,为诸位看官解惑。

上帝垂爱的山川禀赋

先天条件决定人成功的一半,国家也是如此。

泰国的山川禀赋让人垂涎:从农业到矿藏,上帝给傣族人留下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泰国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2.4倍,且地处热点季风气候区,光热充沛,一年三熟,湄公河两岸稻花飘香,是天赐的粮仓,在近两百年里,泰国是亚洲唯一的水稻净出口国。

泰国矿藏异常丰富:天然气、煤炭、铁矿应有尽有;锡矿储量150万吨,居世界之首;亦是全球重要的钨矿和钾盐矿出口国。

同时,泰国雨林密布,木材资源相当充足,柚木(用于制造战船和高档家具)出口长期位列全球第一,橡胶出口驰名世界。

更神奇的是,由于泰国地处东南亚的中心,西有达劳习山隔绝英属缅甸、东有帕农丹那山隔绝法属印度支那,当英法等列强先后占领东南亚边界沿海,越南、缅甸、马来纷纷沦为殖民地时,泰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而当帝国主义列强想要进一步挺进东南亚内陆时,泰国八面玲珑,利用英法在亚洲争抢殖民地的矛盾,不但避免了成为列强附庸国,还因此获得了现泰西北一大块的新领土,从帝国主义的虎口中取食,不得不令人称奇。

在一战到二战期间,泰国又引入日本制衡英法,由銮披汶·颂堪组成亲日政府,与东条政府签订攻守同盟,暗地助力(提供经济援助和劳工)日本驱逐东南亚的英法势力,避免了二战期间,泰国沦为同盟国和日本的战争废墟。

同时在美国组织领导自由泰运动的社尼.巴莫又帮助泰国避免了:二战后被清算,反而以东南亚条约核心成员的身份,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前线,并获得几倍于GDP的援助。

从18世纪英法列强入侵东南亚,到二战大战同盟国与法西斯血战新马缅,泰国左右顾盼,八面玲珑,一次次躲过战争对经济的摧毁,并成功在战后,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代言人,正义的一方。

如此幸运的国势,除了归结于泰人高超的地缘政治平衡战略,大概也要庆幸一下,泰国真的是上帝垂爱,佛陀护佑之地。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泰国在二战后工业化的功败垂成,与此幸运也有莫大的关系。

泰式(权贵)资本主义

正如前文所述,泰国在19-20世纪亚洲各国遭受殖民以及文化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代,没有遭受过严重的外部冲击,这一方面保证了泰国社会发展的稳定,一方面也导致泰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革极其缓慢。

泰国自从西方军事和文化侵袭以来,历次改革都是从上到下的改革,以保证上层权贵利益前提的改革。

1932年,由于欧美大萧条的波及,泰国内部矛盾激化,国民对国王与元老贵族的专制越来越不满,军事集团联合资产阶级文官派,废除了封建君主专政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军事集团:銮披汶·颂堪为领袖,代表贵族、高级官吏、大地主以及买办的利益,军队成员只从贵族(有产)阶级和地主子弟招募,类似于德国的容克贵族(士兵)集团;

资产阶级文官派:比里·帕侬荣,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小官吏的利益。

可以看到,这是一次内部分赃不均的改革,只是把国王与元老贵族的垄断权,匀一些给中小贵族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但对于涉及工人和农民利益的改革,一概不提。

国王与元老贵族、军事集团、资产阶级文官派三权制衡的体系,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由于这三个集团,没有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在进行彻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改革时,为了保住利益,对于农地改革、发展基础工业、普及教育等经济起飞的重要前提,不愿意积极实施,甚至发动政变予以阻碍。

由此带来的恶果,我们将在下文详细。

这种带有严重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我们叫做权贵资本主义。

銮披汶·颂堪

臣妾做不到的农地改革

由于泰国保守势力(军事集团和元老贵族)过于强大,资本阶级文官领袖比里·帕侬荣提出的赎买、合作社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农地改革政策被束之高阁。

要知道,泰国50个大贵族和大地主就掌握了全国10%的土地;

动他们的利益,就是触动军事集团的利益。

不掌握枪杆子的资本阶级文官集团在施行民主,解决贫富的过程中,犹如吉祥物,除了给底层民众一点希望,毫无作用。

二战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纷纷施行农地改革,为工业化扫清障碍时,泰国只是在些许宪法和法律文字中表达了这种意愿,但说道施行,臣妾做不到呀。

在后发国家的工业起始阶段,农地改革与合作社,把土地均分到农民手中的重要性,主要有三点:

1. 刺激农民耕作的积极性,提高单产量,为工业化提供原始资金和剩余粮食。

2. 合作社的集约化经营,可以动员集体力量,建设水库、灌溉渠等农业基础设施;集中农民的零散资本,进行机械购买、种子研发、资本借贷等规模性投资,自我升级。

3. 减少地主、高利贷等食利阶层,让更多农业剩余资本投向工业或农业再生产。

同时农地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但给工业提供资金和粮食,更可以让不少人脱离生产,为城市提供大量职业工人和工程师。

直到今天,泰国90%的土地依然掌握在贵族和地主(占农业人口的10%)的手里。

也就是说,泰国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是放弃农村的‘沿海’飞地工业化,放弃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轻工业化。

曼谷鸟瞰

流沙上的工业化

战后的泰国工业计划分为两步走:

1950-1970年代:执行消费品替代战略,重点发展可以取代外国进口的消费品工业:如服装、砂糖、造纸、玻璃、橡胶、苏打等。

但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农地改革,农业不可能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撑工业投资,所以,泰国经济发展资金严重依赖世界银行和美国的贷款。

1955-1960年,80%的工业投资来自外国资本。

1961-1966年,第一个经济建设六年计划: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外国贷款,且在公共预算中:修建与翻新道路、改善运输工具交通方面的投入高达32%,主要是为了方便把内陆的大米、橡胶运出来;29%的农业投入也不是修建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开发新田,用数量战胜质量。

真正的工业投资只占5.7%,聊胜于无,工业投资完全靠民间和外国私人资本,

而民间的权贵资本,一大部分是食利资本和垄断资本,靠着地租、房地产以及消费轻工业就赚的盆满钵满,对于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理都没人理,狗都不理。

第二个、第三个、第三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1967-1981)时期,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布局基本如此,依样画葫。

也就是说,近30年的所谓工业化和经济建设,以财富流通和消费品制造为绝对核心,重视商品交换和分配,不重视工业积累和实体财富制造。

30年产生的财富,大部分用于消费,而非工业积累,用于商业大楼、豪华宾馆的建设,而非钢铁、化工企业的投产。

这种建在流沙上的工业化,严格说是消费品轻工业化,其成色如何,可想而知。

砂糖

不可自拔的外部依赖症

到了第五个经济建设时期(1982-1986年),消费品轻工业化基本建设完成,泰国谋求向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工业转型,就行工业化的第二步。

泰国政府准备在投资45亿美元,利用暹罗湾的天然气资源,建设一个大型石化基地,以便让泰国进入准工业化国家行列,向上游攀爬。

但198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爆发强烈的经济危机,利率高升:导致泰国主要农产品出口价格大跌;同时,由于泰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资(外国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每年需要支付巨额本息,利率上升,导致泰国要还更多美元,泰国购买石化设备的外汇一下子严重不足,计划搁浅。

外汇枯竭,还让泰国爆发了严重的外债危机,经济崩溃一触即发。

全球产业转移,是福是祸?

幸运的是,泰国遇到了第二波全球产业转移浪潮。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企业加快低端产业向海外转移,并疯狂海外投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由于工资上涨,也需要把劳动密集型工厂外迁,于是同为美国盟友的泰国成为最佳选择地。

正在遭遇外债的泰国,被海外资本狠狠的奶了一口,不仅成功化解了经济危机,还登上了经济高速起飞的列车。

1985-1988年,泰国批准外资项目1900个,是前25年的三倍。

同时带动国内劳动密集产业飞起:1987-1991年,GDP连续5年平均10%以上的高速成长,工业品占总出口比重从不到50%,攀升至78%。

泰国常年出口额第一的稻米业务先后被纺织品、电子产品先后超过;日本在泰国的半导体/汽车装配厂也先后投产。

1991年,OECD(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把泰国列为新的亚洲小龙,寄予厚望。

泰国也志得意满,在1991-1996年的经济建设计划中,决议制造升级,让泰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驱动转向科技密集型驱动,并因此制定了宏大的产业计划。

看起来真的要大干一番了,但看一看具体细节,大吃一惊。

第七个经济建设计划总投资7586亿泰铢,基于商业流通的交通通讯投资占比48%,为跨国企业提供能源投资占比38.3%,工业投资仅43亿泰铢,占比0.5%,塞牙缝也不够。

闹了半天,还是大搞交通通讯,提高商业流通那一套,对工业投资占比0.5%,玩呢?

寄希望于权贵和私人资本?他们靠垄断和食利就赚的飞起,躺着把钱赚了,费那劲搞科技创新。

更糟糕的是,由于泰国长期不重视农业和教育,导致人口被锁死在农村,不能够大规模出来,仅靠曼谷几个大城市的劳工,不到5年,出口型工业还未辐射到内陆,泰国人力成本就大幅攀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而199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巨变和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大量更廉价的-高素养工程师/职业工人,翘首以盼欢迎海外资本和跨国企业的到来。

被屠的亚洲新小龙

于是,从1991年开始,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就开始有序撤离,泰国出口额在1995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后迅速衰退,暴降50-75%,创汇能力严重下降。

而同时,泰国无论是权贵资本家,还是国民,都被一片欣欣向荣的虚胖经济迷惑了双眼:疯狂的大借便宜的美元,又有大量热钱融入曼谷,炒房-炒股票-炒旅游概念...,一进一出之间,导致泰国银行外币债务/外币资产的比例接近700%,1994-1996年泰国际收支逆差(外债)占国内GDP的10.2%,远超5%的国际警戒线。

在出口创汇能力下降,外债越借越多的情况下,泰国的外汇储备就像一个湖泊,流进的越来越少,流出的越来越多;泰国的经济实力长时间是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外债负担,正是看到这一点,索罗斯出手了。

感谢泰国取消外汇管制和泰铢美元固定汇率的帮助(方便从外国借贷),索罗斯得以自由的从泰国银行借出泰铢,然后在国际市场上抛出换成美元,只要泰铢大幅贬值,他就能获取巨额利润。

打个比方,索罗斯在泰铢-美元汇率是3:1时,从泰国银行借出10亿美元(30亿泰铢),然后泰铢大幅贬值,泰铢-美元汇率跌到5:1,那么索罗斯只需要还泰国银行6亿美元(30亿泰铢),索罗斯就大赚4亿美元。

看到索罗斯这个金融老虎出手,其他资本恶狼纷纷跟进,撕咬泰铢,短短几个月时间,泰国外汇储备眼看跌破300亿美元,要知道这300亿美元有相当大的比例要偿还美元外债,一旦枯竭,国家信用就要破产了。

泰铢终于支撑不住,1997年6月30日,宣布废除固定汇率制,于是泰铢一律狂跌,到10月份已经暴跌了60%,也就是说索罗斯和国际游资净赚60%的利润。

而泰铢的贬值,又导致国际金融机构担心泰国经济会一蹶不振,于是催逼泰国还债,终于压垮了泰国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泰国企业、银行排队破产,股市暴跌90%,95%国内基金关门,1997-1998年GDP衰退10%,可谓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以史为鉴,泰国为何身陷中等收入泥沼?

在严重的危机面前,泰国向IMF求助,IMF给予了172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性贷款,但开出了苛刻的条件:禁止政府援助破产企业;进一步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开放。

由金融自由化导致的危机,用进一步金融自由化来化解,饮鸩止渴,泰国也不得不喝;而外国资本,趁着泰铢贬值机会,大肆抄底,收购泰国优良资产,不亦乐乎。

而泰国直到今天,再也没有恢复到1996年亚洲一枝花的状态。

而根据全文所述,泰国产业升级梦想化为泡影,国民收入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泥潭里裹足不前的原因,也呼之欲出,总结出来为三点。

1. 泰式权贵资本主义制度,造就了一批食利阶层和私人垄断巨头,他们不靠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躺着就把钱赚了,因此对投资周期短、回报高的消费品工业(银行、房地产、服装、食品、通讯等)更感兴趣,对重化工业、基础工业以及科技密集型产业不感冒。

2. 政府既无能力,也无意志指导国家工业的布局和升级,仅有的经济建设五年规划,投资大部分落在了以商品流通为核心的交通通讯改善上,工业积累投资微不足道,且资金来源严重依赖外国贷款,债务缠身,全球资本主义一爆发危机,就成为列强转移危机的倒霉蛋。

3. ‘出口型’工业让泰国获得了十数年的高增长,但出口型工业容易受到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且后发竞争者众多,非常依赖产业升级,但泰式权贵资本主义无法提供基础工业,落后的土地制度无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工人和工程师,产业升级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一场。

同样的‘出口型’工业和产业转移,中国依靠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教育资源,利用国际订单,能够迅速实现本地化,发展出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以及和跨国企业竞争的本土品牌,向内陆市场和第三世界国家销售,农村包围城市,借此实现产业升级,反攻欧美市场。

以上内容为【泰国是如何身陷中等收入泥沼的?(泰国钨矿产量)】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容和商贸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