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软文百科 > 青海省交通厅2022年主要工作(青海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先进个人)

青海省交通厅2022年主要工作(青海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先进个人)

2022-08-26 20:45 发布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8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积胜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十年来青海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情况作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全面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奋力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青海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发展完善,运输服务能力持续稳步提升,交通运输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经济布局的加速形成,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切实在青海省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发挥了开路先锋作用。

交通“四梁八柱”体系基本形成

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依托青海省境内国家公路网络和省级公路网络布局,研究制定“十二五”“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青海省省道网规划》《青海省农村公路网规划》,牵头开展《青海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路网布局规划。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聚焦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完成《兰西城市群青海地区交通发展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交通发展目标研究》《黄河青海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成功申报海北藏族自治州交旅融合发展、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研究3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重大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试点的探索推进,多维度搭建起了青海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四梁八柱”,青海省“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畅、省际联通”的交通路网布局已全面建成,为青海省更好更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路网日趋完善

十年来,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迎来了“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上客车”的好日子,交通运输也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保障引领”的重大转变。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864亿元,年均投资额占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0%左右。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公路总里程达8.62万公里,是2011年底的1.34倍。其中,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达4101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9116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里程达7.29万公里,分别较2011年增长了184%、72%、27%。实现了所有市州和30个县级行政区通高速,100%的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新改建三级及以上客运站35个,所有县城均建立二级及以上或与需求相适应的三级客运站,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客车。青海省与甘、川、新、藏对外通道由三级及以上连接,已建成高速出口4处,二级出口13处,通甘达川、进疆入藏的对外通道全面形成。青海省路网结构更趋优化,运输体系日臻成熟,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日益凸显。

交通脱贫攻坚更加有力有效

十年来,全面完成了建制村通客车脱贫攻坚兜底性目标任务,成功兑现了“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制定实施《青海省六盘山和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规划》《青海省交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18年)》,扎实推进六盘山和涉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和海北州全面小康示范等重大工程,补齐地方交通发展短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3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5万公里,其中完成提级改造里程达3.63万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比重从2011年73%提高到2021年的84%,解决了36个乡镇、279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从2011年的5.06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6.44万公里,净增了1.38万公里。十年来,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37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17公里。实施农村客运补贴1.8亿元,新增916个建制村通客车,提前一年实现“两通”脱贫兜底性目标任务。投入资金1.94亿元,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29公里配套道路建设任务。积极创新“交通+特色农业”“交通+乡村旅游”等扶贫模式,对40余个农牧业产业园、养殖点,60余处乡村旅游点道路进行新建改造,实现规模化养殖点、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农村公路全覆盖,乡村旅游业因路兴起,高原绿色产业因路发展。

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公路养护逐渐从经验型养护向技术型、专业型养护转变,从原来的仅靠人工和简单的运输机具进行养护到现在的机械化养护方式转变,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开展差异化收费,优惠车辆通行费5.08亿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青海省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ETC车道全覆盖。严格落实高等级公路通行费优惠减免政策,优惠减免车辆通行费2.35亿元。大力支持公路沿线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公路辐射带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投入资金25.53亿元,支持建设配套道路79条。完成“畅通西宁”建设任务,西宁市区日均交通拥堵指数由2016年的3.67下降为2019年的1.89,指数下降48.5%,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资117亿元,实施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含预防性养护)里程7942公里。投资5.54亿元,完成危桥改造248座、隧道提质升级17座;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1095公里;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695公里,有效保障了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运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从2011年的93.1%、71.95%分别提升到93.46%、78.25%,累计创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示范路5833公里,为人民群众出行和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活动赛事的顺利举办创造了“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通行环境。新改建公路服务设施101处,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适当、覆盖广泛、可持续发展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体系。有效发挥路警企联动治超工作机制作用,青海省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1.14%,其中,高速公路超限率为0.39%,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道路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

十年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带动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累计完成客运量7.14亿人次、货运量13.81亿吨,分别占到全社会的83%和78%,有效服务了青海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加快运输场站建设,西宁、海东等地建成公铁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西宁、格尔木两个全国货运枢纽城市建设得到有力推动,实施新建、改建三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35个,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不断创新交通运输服务方式,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规范有序发展,定制客运、网络平台货运等先进客货运输组织方式逐步推广,道路运输服务供给品质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累计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6.36亿元,青海省3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通了城市公交,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2%。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71条、农村客运线路452条,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45%,湟中区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县,青海省230余万农牧民群众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智慧绿色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十年来,实现了从“科研基础薄弱、创新能力欠缺”到“科技创新跃升、特色成果突出”的重大转变。组织实施103项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首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站——花石峡冻土观测站批复实施,多年冻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地区公路筑路成套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热棒路基、片块石路基等一批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青海在探索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公路施工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53项,行业云数据中心、政务服务和业务综合管理等平台相继建成使用,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地方标准制度规范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青海省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绿色交通建设制度规范,逐级分解落实环保任务,将环保“三同时”制度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建设,青海省高速公路宜绿化路段绿化率达100%,普通国道宜绿化路段绿化率达90%,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废旧材料利用率分别达98.7%、80.1%,青海省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公交车、出租汽车占比分别达95.52%、79.25%。建成花石峡至久治、共和至玉树、扎隆沟至碾伯镇等一批绿色公路示范项目,为青海省今后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绿色”已成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十交通体制机制日趋科学完善

十年来,从之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到现在只当“裁判员”当好“裁判员”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行业整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及8个市州、38个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相继挂牌成立。积极探索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路政执法、海事水运管理体制,完善地方铁路管理体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发展体制逐步建立。颁布实施《青海省公路路政条例》《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青海省高速公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交通运输地方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强化执法培训,组织实施执法案卷评查和执法评议考核,组织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9项,下放行政许可事项30项、服务事项6项,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信用交通省”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诚信管理制度和信用评价标准,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联合奖惩应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交通安全生产能力日益提升

十年来,积极打造“平安百年工程”,扎实开展公路工程品质提升三年攻关行动,评选样板工程34项,先进工艺工法36项,“微创新”技术22项,青海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5%、96%。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事故预防预警体系建设,青海省“两客一危”车辆全部纳入联网联控,实行动态监测,基本实现营运船舶实时监控、重点水域航段视频监控,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严格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内,青海省水上交通运输安全连续29年无事故,省厅连续11年被评为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充分发挥与公安、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作用,编制完善行业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制度,建立省、市(州)两级交通部门应急指挥平台和公路养护三级应急保障队伍,建成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20个,重点路段监测覆盖率达75%;圆满完成玛多5·22地震、青南雪灾、G227线张孟公路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的抢险保通和灾后重建工作,行业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青海交通运输行业将紧密围绕国家和青海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面围绕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奋进当下,奋力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开路先锋,为青海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头阵、闯新路、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