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4 06:15 发布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工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支撑我国农业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回顾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化肥品种从单质肥起家,到今天形成的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品种丰富、用途多样的产业格局,化肥工业体系的建立历经几代化肥工作者的付出。
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进口化肥生产装置和材料很困难。秉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原则,我国开始了艰苦的化肥研发生产之路。侯德榜等老一辈科学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多年努力,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肥技术—“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建成自主创新的现代化氮肥工业体系;磷肥工业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硝酸磷肥—磷酸铵—复合肥整整摸索了半个世纪;钾肥工业从1956年在青海察尔汗干盐湖找矿开始,直到本世纪初研发成功“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复混肥料工业从最初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美国、法国等国外技术建成的装置,到低温转化、滚筒工艺、高塔造粒等国产化技术的相继成功并实现工业产业化,历经三十余年一代磷复肥工作者的努力达到目前的工业水平。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援建吉林、兰州、太原规模5万吨合成氨、9万吨硝铵装置建设投产,同时我国自行设计建设了年产7.5万吨四川化工厂的合成氨,60年代又建设了河南开封、云南解化、河北石家庄、安徽淮南、贵州剑江等厂,还从英国和意大利引进技术,建设了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和兴平化肥厂,此时建设的装置类型主要为中型氮肥厂;1957年在青海察尔汗盐场,利用盐湖中的光卤石研制出第一批50%的KCl,从此翻开了我国生产钾肥的历史,经过漫长的探矿过程和产品开发阶段,指导80年代末才基本迷情盐湖资源,提出可行性的开发技术;1958年,南京、太原两家粒状普钙厂先后建成投产,1960年,中国广州氮肥厂开发出了“浓酸矿浆法”普通过磷酸钙生产新工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1963年,我国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用高炉法生产钙镁磷肥,随后各地纷纷利用大炼钢铁时闲置的高炉生产钙镁磷肥,此时磷肥产品主要为低浓度磷肥。
1960年,我国化学家候德榜领导开发的合成氨联产碳酸氢铵工艺在丹阳化肥厂投产,由此创建了小氮肥的模式。1966年后小氮肥迅猛发展,到1979年,全国共建成了1533个小氮肥厂,彼时,小氮肥在保障我国化肥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3-1976年,国家利用自有外汇从国外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分别建设在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湖南和湖北等地,到1979年全部建成投产,迅速提高了我国氮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尿素比例,成为后期氮肥行业的骨干企业。
80年代未开始至90年代中期,其间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氮肥装置,新建了合江、渭河、内蒙等12套大氮肥,对8套中氮肥实施了技术改造。“九五”计划时期,化肥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此时新建项目较少,主要是老厂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小氮肥的数量减少,单产量达到3万吨/年,大多中型厂总规模达到年产15万吨以上,部分中型厂总规模与大氮肥相同。2000年以来,氮肥行业主要是进行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企业扩张。以油为原料的大氮肥企业大多改造为以煤为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率。建设了30万吨/年以煤为原料的大氮肥国产化示范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国氮肥工业的技术水平,降低了装置投资,探索了一条国产化大化肥的发展道路。国内氮肥工业兼并重组也风起云涌,诞生了产能达到数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的企业集团。
氯化钾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察尔汗盐湖卤水采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在青海钾肥厂建设氯化钾生产装置,到1990年,产能达到25万吨,2004年,新增150万吨产能。
从80年代起,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采取国外引进和自主开发并举,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了15家大、中型高浓度磷复肥厂,包括安徽铜陵、江西贵溪、云南宣威、云南红河、湖北黄麦岭、甘肃金昌、广西鹿寨等7家二铵厂;江苏南化、辽宁大化、河北中阿、广东湛江等4家复肥厂;山西天脊硝酸磷肥厂;贵州宏福、湖北荆襄、云南大黄磷等3家重钙厂,这些装置的建成,使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产能、产量、技术和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些装置中许多成为后来我国大型磷复肥的生产基地。自主开发方面,自1966年建成南化3万吨/年二铵装置,1976年建成广西5万吨/年热法重钙装置,1982年建成云南10万吨/年重钙装置,此后,料浆法磷铵、硫基复合肥、团粒法复混肥、熔体法复混肥等国产化技术相继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产业化,至此,肥料市场满目琳琅的新型肥料产品不断涌现,磷复肥产业向着生产清洁化、产品功能化、工艺低能耗等方面不断发展。
由于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加强,氮肥、磷复肥行业快速发展,产能不断提升。自2008年起,我国氮肥、磷复肥产能由自给转为过剩,与多年以前化肥产品的供不应求相比,此时化肥产品供给端产能严重过剩又让化肥工业的发展处在了一个新的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合成氨产能6689万吨/年,磷肥总产能为2350万吨。
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要实现零增长;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是化肥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环保问题让企业也面临着迫切压力。
当前,磷肥企业和煤头尿素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磷矿石生产中产生的矿山尾矿、磷石膏、硫铁矿渣等固体废物,多地出台相关环保政策,贵州对磷石膏的“以用定产”;湖北出台的长江保护政策,限制磷矿开采,关停不合规生产企业;煤头氮肥企业受环保督查影响企业开工率下降,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导致周边地区氮肥企业限产甚至停产,此外,环保政策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天然气紧缺对气头氮肥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
文章来源:知乎作者——阿飞
以上内容为【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七十年,以此致敬老一辈化肥工作者(中国 化肥 历史)】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容和商贸通。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