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软文百科 > 麻醉视角丨王强教授:T4H1-VATS技术应用于胸科手术的探索(精准医疗概念)

麻醉视角丨王强教授:T4H1-VATS技术应用于胸科手术的探索(精准医疗概念)

2023-03-03 22:00 发布

T4H1-VATS技术是一项融合中医特色与现代麻醉技术的麻醉新技术,不仅为胸科手术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策略,更为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快速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文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强教授将从其开展的临床意义、内涵及潜在优势、适应证、注意事项与技术展望等多面进行详细阐述。

专家介绍

王强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和麻醉学系主任,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CAA)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和《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控计划项目等15项,发表SCI论文1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7篇,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开展T4H1-VATS技术的临床意义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胸外科治疗理念也越来越精准化和微创化,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为代表的手术开启了胸外科手术的“微创时代”。VATS是一种全新的微创诊治方法,既能安全可靠地祛除病灶,又能较大限度减少创伤,覆盖肺、食管、纵隔肿瘤和气管肿瘤等胸外科所有病种,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且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而深受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尽管胸科手术发展迅速,但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术后出血、呼吸衰竭、房颤、伤口感染、血栓形成,其中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最高,高达65.6%且90 d死亡率高达5.2%,远远高于其他手术(上腹部、下腹部手术)。在胸外科患者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手术的患者,合并慢阻肺的发生率超过40%,而慢阻肺患者肺切除术后50%急性加重。

由于以上原因,胸科手术对麻醉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仅要保证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实现双肺分别通气,预防通气侧肺被污染,还要维持患者术中的氧合和呼吸循环的稳定。由此,肺隔离技术成为胸外科手术麻醉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以使通气侧肺保护性通气、避免肺损伤,还可以使非通气侧肺迅速萎陷、保证良好视野。目前肺隔离技术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双腔气管插管;(2)单腔管 CO2人工气胸;(3)支气管封堵器(可视封堵器),这三种方式是胸外科麻醉主流气道管理策略。而胸外科主流麻醉策略包括镇静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肌松剂、吸入麻醉药物、(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单肺),这些常规麻醉技术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为微创外科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微创外科发展方向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而ERAS的核心原则是减少创伤应激,这对胸外科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安全、有效、简单、经济、舒适。Tubeless技术的出现,使极为复杂的技术彻底简化,十分符合安全、舒适、高效的ERAS理念。

Tubeless优点较多,主要包括:(1)保留呼吸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肺部感染;(2)保留自主呼吸,避免机械通气相关损伤;(3)避免气管插管造成的机械损伤;(4)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5)避免应用肌松药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6)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快,咳痰有力;(7)恢复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早。但是Tubeless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难点,如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镇痛不全、手术牵拉引起呛咳反射、术后恶心呕吐。围术期针刺技术是麻醉技术的革新,更是快速康复外科方法的补充,符合ERAS理念,其优点为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手术应激、减轻麻醉药不良反应等,其缺点为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肌松不完善。

T4H1-VATS技术内涵及潜在优势

在ERAS理念的大背景下,如何将针刺和Tubeless结合用于胸科手术,更好地改善手术患者远期预后,成为麻醉医生关注的重点。鉴于此,T4H1麻醉策略被提出,T4H1即超声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TPB)可有效镇痛、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的靶控输注(TCI)可精准镇静、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可减毒增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TSR)可无创通气、高流量经鼻吸氧(HFNO)可提供氧供氧合。

T4H1麻醉策略

T4H1克服常规麻醉的缺点

T4H1-VATS技术适应证及其实施

T4H1-VATS技术适应证包括:(1)胸外VATS患者;(2)无相关麻醉禁忌证;(3)ASAI II级;(4)手术时间<2 h;(5)气道分泌物少;(6)BMI≤25 kg/m2。

T4H1-VATS技术禁忌证包括:(1)创伤性湿肺、呼吸道感染、气道分泌物多;(2)心肺功能差、ASA>III级;(3)脑血管病合并高颅压;(4)手术中粘连严重,手术方式复杂;(5)BMI≥28 kg/m2;(6)Mallampati分级≥3级。

T4H1-VATS技术实施过程

我院应用T4H1-VATS技术经验

肺大疱切除手术(2020年4月):T4H1-VATS技术首次用于2例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TEAS刺激心包经、足阙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辅以靶控镇静、椎旁神经阻滞、迷走神经阻滞。患者进入“浅睡眠、自主呼吸”的麻醉状态后,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清醒较快,可自行走出手术室。

气管肿瘤根治手术(2020年6月):患者,女性,因胸闷、气短伴干咳2个多月入院。病理活检确诊为“气管下段腺样囊性癌”,拟行胸腔镜施行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采用针刺复合无创呼吸麻醉技术,心包经、足阙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联合取穴,取合谷、太冲、丘墟、公孙、内关五个穴位,硬膜外镇痛,靶控输注镇静置入喉,保留自主呼吸。

麻醉过程

TEAS:术前30 min,术中持续刺激。

硬外麻醉:T5~6向头端置管3 cm,0.375%罗比卡因首次剂量12 ml,追加4 ml/h。

麻醉诱导:置入3#喉罩。

麻醉维持:双把控丙泊酚(靶控输注)1~2 μg/ml,给予瑞芬太尼0.5~2.0 ng/ml、右美托咪定0.5~0.6 μg/(kg·h),BIS 40~60。

支气管镜:气管内利多卡因喷洒表面麻醉,定位肿瘤上下缘,检查吻合口。

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充分止血后开放气道、悬吊远端断口,以防止误吸,保持气道通畅间断吸引,排CO2、清理血液。

术中:无低氧血症,有高碳酸血症。

术毕:30 min后清醒拔出喉罩,患者安静。

术中监测指标

T4H1-VATS技术疗效

①TPB代替阿片类镇痛药,实现充分镇痛,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②TEAS刺激穴位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减低术后肺并发症。

③TCI靶控镇静,实现个体化精准镇静,缩短禁饮禁食时间。

④TSR避免支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相关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⑤HFNO技术确保充足氧合和CO2呼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⑥VATS微创手术,降低创伤,减少应激,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本技术的创新之处

T4H1-VATS技术以ERAS理念为指导,将具有中医特色TEAS和国内主流麻醉技术相结合,是国际首创、中医特色的麻醉新技术,该技术可减少胸科手术麻醉危重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加快轻症患者住院周转效率。此外,在气管肿瘤/隆突重建术中也优势显著。

注意事项与技术展望

不良事件及处理

1.低氧血症: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报道,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低。一项为期3年共纳入285例非气管内插管胸科麻醉的研究显示,仅有2例因持续低氧血症需中转麻醉方式的病例(0.7%);另一项1441例非气管内插管胸科麻醉的研究显示,因低氧血症中转麻醉方式的绝对发生率为0.27%;广州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观察比较22例非气管内插管麻醉下肺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期间氧分压(PaO2)始终大于90 mmHg(1 mmHg=0.133 kPa),鼻咽通气道/面罩吸入纯氧3~5 L/min。根据临床经验,当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时,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吸入氧流量,短时手控辅助通气可使SpO2恢复至术前水平。

2.高碳酸血症:由于潮气量减少,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中,可耐受水平为90~100 mmHg,一般PaCO2平均值达65 mmHg。术毕通过恢复SIMV模式通气或手控辅助通气,PaCO2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3.纵隔摆动:纵隔摆动与呼吸动作有关,呼吸动作愈大,纵隔摆动越明显。在麻醉过程中,应注意对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控制,力求达到呼吸动作平顺。在PaCO2稳定的状态下,设置潮气量3~5 ml/kg、呼吸频率8~15 次/min,此时纵隔摆动对循环的影响轻微。

4.咳嗽:术中咳嗽通常是因胸膜刺激、肺组织钳夹、牵张或变形等因素引起,会影响手术操作,且不利于循环呼吸的稳定。预防方法包括术前使用阿托品、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术侧胸内迷走神经阻滞。

5.中转传统气管插管麻醉:(1)低氧血症:SpO2<90%给予辅助通气不能改善氧合,持续时间>5 min。(2)PaCO2≥80 mmHg,辅助通气后无改善,并出现以下任一现象者:①循环改变:心率>100 次/min或收缩压变化>基础的30%。②心律失常:如频发的房性或室性早搏(需排除手术操作引起)。③间隔15 min或两次以上动脉血气测定pH值均<7.25。(3)术野摆动幅度大,手术困难,经药物治疗后仍无改善,持续时间>5 min。(4)手术创面、胸腔内严重出血,术野模糊。(5)气管分泌物(尤其是带血分泌物)明显增多,导致呼吸困难,气道阻力增加,自主呼吸室性心动过速降幅>30%,机械通气吸气峰压>20 cmH2O(1 cmH2O=0.098 kPa)。(6)开胸术表面麻醉及迷走神经阻滞后,仍出现咳嗽。

6.侧卧位气管插管操作:①使用小圆枕/方枕垫于一侧面部,口鼻与床面之间无物品阻碍。②枕垫高度应使头颈部于躯体中轴保持平行水平位置。③采用分体屏幕可视喉镜暴露声门,进行气管内插管。④首选单腔气管导管,结合封堵器完成肺隔离,插管条件良好者可以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⑤插管前导管塑形,前段鱼钩状,后段弯曲折叠,利于在狭窄的外部空间完成插管。

目前,T4H1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是否能降低VATS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T4H1麻醉技术的适应证哪些患者可获益、TEAS在T4H1技术中的作用等,对于这些问题,麻醉医生还需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这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以上内容为【麻醉视角丨王强教授:T4H1-VATS技术应用于胸科手术的探索(精准医疗概念)】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容和商贸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