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软文百科 > 黄石轴承厂历任厂长(黄石轴承厂家属楼)

黄石轴承厂历任厂长(黄石轴承厂家属楼)

2023-01-05 09:18 发布

追忆黄石高校发展的足迹

1983年陈福林和黄石职业大学医师二班毕业生合影

从几个牛皮纸袋里,84岁的陈福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黑白老照片,如数家珍。

那是一叠特殊的毕业合影,照片上“黄石职业大学”“黄石大学东区”等几个名字,在现在很多人看来都很陌生,但却是黄石高校沿革的重要节点和见证,也是陈福林的一生中,无法磨灭的印记和记忆。

昙花一现的黄石大学

1936年出生的陈福林是辽宁锦州人,1955年来到武汉粮校读书,毕业后留校从事保卫工作。1961年,因志愿填报的问题,陈福林与武大失之交臂。思考再三,他选择了离武汉最近的黄石大学,读师范专科中文专业。“当时我已经25岁了,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只要是大学我就读。”陈福林坚定地说。

后来的人都知道,1958年,在“基本扫除文盲”的号召下,县城积极办起了中专,城市则办起了“大学”,尽管它们大部分并不具备大学的条件,只能算作大专。根据实际情况,黄石市相关部门决定在原武钢大冶技校、黄石卫校、黄石一中基础上,分别设立工学院、医学专科和师范专科,学制暂定两年,采取统一领导、分散教学的办法,组成“黄石大学”。

1960年,黄石大学将校址正式设在武汉路新校舍(1970年改建为黄石一轴承厂,现为中商摩尔城),工专、医专、师专均迁到一处,集中领导。次年8月,陈福林从武汉粮校坐火车来到黄石,在老火车站下车。

“道路宽、房子少、人也少”是陈福林对武汉路的第一印象。教学楼是一栋红砖两层楼,楼上是教师办公室,楼下是学生教室和宿舍。旁边还有两间平房,分别是公共厕所和食堂。周围都是农田和藕塘。

“天热、雨多、蚊虫咬,拖鞋、蚊帐少不了。”在武汉学习、工作过的陈福林,已经熟悉了南方的气候。到宿舍放好行李后,就去附近的百货商店买凉鞋、拖鞋、蚊帐和西装短裤。

1990年陈福林和黄石大学政法系教师合影

当时的师专有两个中文班,两个数学班,共两百多人,有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也有从各厂、各医院及各学校内调、保送的在职人员。宿舍是由一间教室改成的,20多个男生住在一起,睡上下铺。早饭是二两馒头、一碗稀饭。

与新婚妻子分居两地,加上物质、精神上的落差,让陈福林一度心情郁闷。但得以享受调干助学金,领原工资的75%,这给了他些许安慰。正当他准备专心读书之际,不幸的消息传来。

1962年,因经济条件不好,国家规定,1958年以后兴办的大学一律下马停办,动员学生们回乡或就地安排工作。黄石大学于这年的8月被撤销,陈福林的大学生活就此画上句号。

作为黄石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黄石大学仅存在不到四年时间,尽管如此,在它有限的办学时间内,依旧为我市各行各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我市老文化人张实、李全修、张世民等。

从高医班到黄石职业大学

黄石大学撤销后,陈福林被分到黄石团市委,从事学生工作,有一间26平方米的宿舍(现为天桥小区),每月工资53元。这一年,爱人霍进带着孩子从武汉粮校来到黄石,在百货公司劳保用品商店工作,每月工资33元。虽然不算富裕,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文革”结束后,所有的学校都经历了一段恢复期。1978年,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医班、高工班、高师班相继成立,首次试招普通专科、本科学生。1981年,因工作调动,陈福林来到位于黄石二医院旁边的高医班担任学生党总支书记。“当时叫‘双肩挑’,既搞行政又搞教学。”陈福林一边教思想品德,一边开展学生工作。

1993年陈福林在黄石高专东区校门前留影

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高医班更名为黄石职业大学,学制为三年,开始正规招生。刚开始办学,受条件限制,没有教职工宿舍。陈福林仍旧住在团市委宿舍里,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去上班,每天早上六点出门,督促学生起床、锻炼,做早操。

“当时住校的学生有100多人,还有很多是有了工作之后再来读书的。”陈福林介绍说,不论住不住校,所有学生都是脱产学习,主要的课程就是医学,另外还要学政治、体育等课程,当时的教育已开始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了。“现在很多医院的院长、医生,都是从高医班出去的。”陈福林骄傲地说。

1985年是陈福林收获的一年。这一年,他获得了国家补发的大专文凭,又赶上黄石职业大学分房子。按职称、工龄等综合表现,陈福林分到宿舍五楼中间单元的一间顶屋,成为第一批入住的教职工。从团市委宿舍搬到新家,陈福林一家都开心极了,决定好好经营这个小家。

1989年,黄石职业大学和高工班(现湖北理工学院)等学校合并,再次组建黄石大学。“当时黄石大学主校址在高工班那边,就是现在的湖北理工学院,为了区分,理工学院那边叫西区,二医院这边就叫东区。”陈福林拿出一张黑白照片,指着校牌上的“黄石大学东区”几个字说。

黄石高校发展进入快车道

陈福林在家中看书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黄石高校发展进入快车道。1991年,黄石大学更名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国务院备案的正规学校。

后来,黄石高专走联合办学道路,把黄石教育学院(1960年建,黄石教师进修的地方)、黄石电大、大冶师范、黄石卫校等合并,成立黄石理工学院,经批准成为一所本科学校。2011年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鸟瞰

位于我市的另外几所高校,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等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1973年4月成立的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黄石分院,于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黄石师范学院,成为省属独立建制的本科师范院校。1985年2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学校改名为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函批准同意湖北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

位于金山大道的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

1964年成立的湖北省工业厅第二技术工人学校,历经“文革”,几经辗转和更名,于1999年重新成立“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2003年7月,黄石市政府决定将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与黄石市商业学校、黄石交通学校、黄石市工业技工学校四校重组,建立新的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2007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黄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同意将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1993年,陈福林评上了副教授,2000年退休。退休后,陈福林一家在二门冶钢滨江花苑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前几年,在一门爱民小区购置了一套电梯房,房子越换越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的陈老,膝下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个重孙,生活非常幸福。

回顾这一生,84岁的陈福林笑着说,我一个人从东北来,在黄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到如今儿孙满堂,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八十余年的时光里,有不堪回首的记忆,有社会变革的浪潮,有寻常百姓的家事,更见证了黄石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让他多了一份对黄石的深厚感情和永远年轻的校园情怀。(东楚晚报记者 万泰然/文 何戈/摄)

以上内容为【追忆黄石高校发展的足迹(黄石轴承厂)】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容和商贸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推荐问答